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在库尔斯克州的冻土带上,十万朝鲜工人正在清理废墟。
他们不是游客,而是带着扫雷设备和建筑工具的专业队伍,填补俄罗斯最致命的人力缺口。
2025年8月6日,库尔斯克州长欣施泰因公开承认了这一消息。
他透露,朝鲜派出的援俄人员高达10万人,远超西方情报机构预测的3万规模,其中包括10万名扫雷专家和1000名军事建筑师。
去年乌军突袭库尔斯克时,曾把战火烧向俄罗斯本土。
当时朝鲜派出1万士兵协助俄军,花了8个月才夺回失地;如今,援军规模直接翻了十倍。
俄罗斯急需这批人力的原因很现实:乌军撤退时埋下大量地雷,而俄军根本抽不出手清理。
当前俄军正集结超16万兵力筹备乌东大反攻,连军工生产线都已开足马力,国内劳动力早已耗尽。
库尔斯克作为边境战乱州,25万难民中仅70%返乡。
地雷遍布农田和公路,房屋倒塌无人重建,企业即便高薪也招不到工人。
朝鲜的介入恰好解决了普京的“后院危机”。
这些工人承担排雷、回收残骸、重建民宅等任务,甚至可能参与防御警戒,让俄军能全力投入前线决战。
但对朝鲜而言,这绝非“免费帮忙”。
韩国情报部门披露,参与库尔斯克行动的朝军人员月薪至少2000美元,其中部分外汇直接流入国库。
更深层的交易藏在军事领域。
朝鲜已向俄军提供占前线消耗40%以上的炮弹,而俄罗斯正帮朝鲜升级导弹分导技术,助其“火星-19”导弹射程突破1.5万公里。
俄朝合作还意外帮俄罗斯规避了腐败顽疾。
此前俄边境防御工程贪腐案导致多名高官落马,而将重建项目“打包”给朝鲜后,既跳过招标流程,又减少中间环节的贪污风险。
特朗普近期不断施压普京停火,但朝鲜的支援成了俄方最强筹码。
美国智库警告:朝鲜的介入可能延长冲突周期,让普京无后顾之忧地推进军事目标。
西方对朝俄的“抱团取暖”如临大敌。
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辩论是否违反制裁决议,美欧誓言推动新一轮制裁,封锁朝鲜金融和航运渠道。
然而现实是,俄朝贸易额去年逆势飙升。
朝鲜通过劳务输出赚取硬通货,俄罗斯则获得人力和炮弹补充,双方用加密货币结算规避制裁。
这场合作甚至改变了东亚格局。
朝鲜用10万劳动力换来俄罗斯200万吨小麦和石油援助,国内粮食缺口从200万吨骤降至50万吨。
俄朝士兵在库尔斯克州共同架设的临时桥梁上,刻着两国国旗的标记。
这座桥三天前刚被乌克兰无人机炸毁,如今朝鲜工兵用预制材料迅速修复通车。
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紧急会议上挥舞卫星照片,指控朝鲜援俄违反制裁。
照片里,朝鲜工兵正在拆除一枚乌军遗留的TM-62反坦克地雷,身后是成片的临时军营。
伊朗同步向俄军提供“天蛇”巡飞弹,形成横跨欧亚的“反西方军火供应链”。
而在库尔斯克前线,朝鲜工兵修建的掩体已能抵御155毫米炮弹直击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被追问立场时,仅表示“各方应避免局势升级”。
私下里,中方要求朝鲜保证核技术不扩散,但默许其通过劳务输出换取粮食。
首尔街头,韩国学生举着“朝鲜劳工等于战争帮凶”的标语抗议。
韩国情报院报告显示,朝鲜已撤回驻非洲部分维和部队,将精锐工兵调往俄罗斯。
在顿涅茨克郊外的俄军指挥部,朝鲜军官正学习操作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系统。
作为交换条件,俄罗斯将向朝鲜提供该系统的火控雷达技术。
十万人的足迹遍布库尔斯克州的雷区、废墟和战壕。
他们用铁锹和探雷器清理出27条安全通道,让第一批返乡车队驶入被炸毁的村庄。
平壤市中心张贴着“援俄光荣”的宣传画。
画中朝鲜工兵肩扛排雷装备,背景是重建的库尔斯克居民楼,标语写着:“用双手打破帝国主义的枷锁! ”
莫斯科地铁站广告屏循环播放朝鲜工人修复学校的视频。
俄国防部同期宣布:因后方稳固,东部集群已向恰西夫亚尔方向推进4公里。
钱程无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